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在线阅读
会员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梁晓声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11.5万字

更新时间:2022-02-24 12:11:52 最新章节:第32章 拾遗补缺亦可欣——小说《回家》创作谈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梁晓声是当代中国真正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不愿“出书”的作家。对于自己的书,他给予的评价是“有影响的,但不是畅销的书”。也许是因为他总是愿意用深刻的文字直白地剖析时代与社会的痛点,不留情面。说到“读书”,梁晓声依旧没有华丽的词藻堆砌,只是用平实却诚恳的语言在与我们对话,以一个读书受益者的身份向我们日益脱离阅读与书籍的社会投掷一粒石子,即使声响儿不大,但也能漾起波纹。“读书吧!”这仿佛是他最爱说也最想说的话了。此书送给在人生路上彷徨的你,读书吧,这是人生千万种事情中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了。
品牌:卓文天语
上架时间:2020-01-01 00:00:00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卓文天语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梁晓声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四十年间,“来了就是深圳人”成为深圳开放包容的一个重要标签。如今,“深圳已然是故乡”正渐渐成为更多人的共识。他们在这里洒下了自己的汗水和泪水。月月年年,城市在变,他们也在变。城市和人终于血脉相连。本书沿袭了《街巷志:行走与书写》的细腻文笔,更清晰地描述深圳种种,强化“城愁”概念,力图赋予这个城市新传说和忧伤底色。长居深圳的人会产生共鸣,没到过深圳的人会因此对深圳有更深入的了解。本书为《我们深圳》系
    王国华文学12.6万字
  • 会员
    烟火气里见人情,四季中寻安然,用平凡的日子书写不凡的温暖。一日三餐、一菜一汤,尽是生活的温情修复力。本书精选文学大师汪曾祺35篇传世美文,带你在平凡烟火中找到人生的宽厚与从容,从三餐中读懂家的意义,在四季中感悟生活的温柔。这是一封写给人间的温情信笺,这本书献给每个努力生活的你,愿你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好好生活,慢慢遇见。
    汪曾祺文学9.5万字
  • 会员
    本书介绍了一个全面、立体、温情、真实的跨越世纪的文化老人——季羡林。从少年意气到求学清华园,从远赴德国到执教北大,学海泛槎数十年,赤子之心不改,展现了其不喜不惧、通透淡然的人生智慧。
    梁志刚文学23.3万字
  • 会员
    这是杨云苏(故园风雨前)的第一部长篇回忆体小说。故事发生在1999年的春节,“我”与当时的男朋友檀生,以及檀生父母一起回到他们老家潮汕。第一次以准儿媳的身份出现在这个庞大家族中,自然受到亲戚们的热情招待。但当“我”进一步融入这个家族时,却发现隐藏在表面热闹和谐下的波诡云谲,以及一触即发的家族争战……本书以细腻入微的笔法,用富有画面感的文字,栩栩如生地呈现了中国式复杂的家庭关系。既有血浓于水的深情,
    杨云苏文学15.6万字
  • 会员
    邓云乡出身文化世家,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久居京沪,细察南北市井民风、饮食习惯,又博征史料,娓娓诉说南北美食的渊源、特色、做法及背后的逸闻趣事,尤其浓墨重彩描绘了燕京常见的水果菜蔬、鱼虾蟹等传统食物,用大众化的美味记忆寄托对美好传统的热爱之情。
    邓云乡文学7.2万字
  • 会员
    邓云乡少年时在北京成长生活,他与我们秉烛夜谈,细数北京宣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掌故,从慈禧、光绪、袁世凯等风云人物到龚自珍、章太炎、梅兰芳等文化大家,从发生在学术殿堂的名人轶事到饮食起居的街巷生活,一路娓娓道来,往事如在目前,弥漫着浓郁的史诗气息。
    邓云乡文学9.6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肖复兴先生的散文集,主要记述父母、姐弟以及儿孙的生活侧面。几代人的亲情,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让一个普通的家,充满人生况味和世事沧桑。不同的时期,肖复兴先生及其家人生活在各处。父母在北京,姐姐在内蒙古,弟弟在青海,自己在东北,儿孙在国外,充分体现出时代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也形塑着一个人的内在与外在。肖复兴先生的文字朴实动人,血浓于水的绵长亲情跃然纸上,令人体会到家庭生活的温馨
    肖复兴文学20.4万字
  • 这是一部青年钢琴演奏家张昊辰写在“演奏之外”的音乐哲学随笔。在古典音乐与大众审美存在距离的今天,作者试图讲述的是自己心目中鲜活而又深刻、细腻而又广阔的属于古典音乐的完美世界。从古典音乐与哲学、美学、历史、社会的关系,到在音乐史上留下重要印迹的作曲家们的艺术人生,再到作者本人在与钢琴对话的生涯中感知到的共鸣和张力,书中的随笔思考看似断章,实际上连贯地呈现了既是青年也是钢琴演奏家的张昊辰对古典音乐和演
    张昊辰文学11.5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本以国兰为主题的散文集。本书依照当代国兰分类体系,从春兰、蕙兰、建兰、春剑、莲瓣及寒兰六大系列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兰花进行解读,带领读者认知、探索其背后文化意涵。作者经过年复一年对国兰的观察与写生,以独特的诗与画,将不同品类的兰花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再度升华,让读者看到,国兰绝非像传统水墨画中一般的千篇一律,每一种兰花,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韵味。作者文笔流畅、文意清新,善养兰,又能画兰,手植兰蕙名
    宁大有著绘文学7.7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在基层岗位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家乡发展、为百姓幸福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的历程。改变农业发展模式、完善水利工程、试点联产到户、亲历抗洪抢险、推进经济发展、查处违纪案件......作者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从质朴、真实的文字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位“重实际、肯实干、讲实效”的人民公仆形象,可以看到一位“守初心、敢担当、践使命”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
    倪加明现当代随笔12万字
  • DICE,中国历史悠久的桌面游戏文化推广品牌,亚洲瞩目的DICECON桌游展主办方,如今致力于用桌游为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有效而有趣的提案。2018年1月18日,中国游戏风云榜授予DICE“2017年特别玩家奖”。
    赵勇权现当代随笔8.5万字
  • 会员
    《格萨(斯)尔》史诗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而其音乐研究却较少被人关注,跨民族的音乐比较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本书首先对藏蒙《格萨(斯)尔》史诗“霍尔”之篇的四个汉译本进行文本比较,以特定人物与考察问题为切入点观察两个民族异中有同的叙事模式;其次以档案馆馆藏和田野采录资料为基础,选取藏、蒙、土三个民族的《格萨(斯)尔》史诗演述片断进行音乐样本的比较与分析,提出史诗音乐范式的概念体系,通
    姚慧现当代随笔26.8万字
  • 会员
    “人类大脑记忆存储的容量有多少?”“大脑怎么存储20年前的记忆?”记忆是人们常常思考的问题、也是人们一直需求增长的能力。为了“记忆”,人们学会了“结绳记事”,而后或画或写,“处心积虑”地记下当时发生的事情。《后沙·记》用一个父亲给儿子的书信、一个保姆的日记以及过去人们为了让对方“不忘却”所赠予的某种个人史和日常生活史。
    唐然现当代随笔3.3万字
  • 会员
    本书收有黄裳致李辉信札一百余通,这批信札写于1988年至2011年,生动具体地反映黄裳晚年与李辉的交往。书信内容涉及人物评骘、文坛掌故、文学品鉴等,所论皆率性而谈,娓娓道来。本书是了解和研究当代文坛的好资料,也是体现书信写作魅力的上佳文本。本书还收录《我们眼中的黄裳》座谈会实录,李辉、韦力、绿茶三人分别从朋友、藏书家、编辑的角度谈论黄裳其人其文,让读者生动具体地感知黄裳先生的精神风采。
    李辉编著 钟妙明 刘海钧释文现当代随笔5.1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自传的形式记录了泌尿外科医生晏继银教授从医经历,同时也是我国泌尿外科、男科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字里行间真实地记载了一位大夫的人生历程,真实再现了一位医生的理想、学习、工作、生活逐渐成长的身影。
    晏继银现当代随笔34.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