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英汉双语)在线阅读
会员

菊与刀(英汉双语)

(美)本尼迪克特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化民族文化26.5万字

更新时间:2021-11-20 20:37:32 最新章节:第13章 The Japanese Since VJ-Day 投降后的日本人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日本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作者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日本人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菊与刀》开始是作者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做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本书于1946年正式出版,1948年出版日文版,在美国、日本都引起强烈反响。事实上,美国政府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本书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谓是美国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品牌:同人阁文化
译者:汝敏
上架时间:2012-09-01 00:00:00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同人阁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本尼迪克特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在较全面地参阅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在村落社区的活态传承案例,全面、系统梳理铜鼓舞及其文化持有者面临的各类新的发展契机、表现出的整体发展态势及相应的问题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研究构架。本书是对集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集体性建构之间关系的创新研究,也对中国其他地区传统民间文化利用国家平台实现发展的具体路径探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
    谭晓霞文化14.9万字
  • 会员
    本书深入国内外哈萨克族民间调查习俗歌的传承状况,搜集了流传在民间的与诞生礼、婚礼和葬礼等有关的习俗歌,并从五个方面对包括与诞生礼、婚礼和葬礼有关的习俗歌在内的哈萨克人生礼仪习俗歌进行论述和归纳。从婴儿出生时为其唱的“齐勒德哈纳”歌到孩子牙牙学语时为其唱的摇床歌,从成婚时人们在娘家唱的劝嫁歌到在婆家唱的揭面歌,从报丧歌到送别时唱的告别歌,无不蕴含着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反映其淳朴的生活,折射着其坚韧的
    黄中祥文化10.2万字
  • 会员
    有别于狭义上的神话概念,政治神话通常是文明时代人们出于特定意识形态目的,围绕现实中重要政治人物构建而成的神秘化故事。政治神话的素材主要来自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神话、宗教等神秘主义因素,其叙事情节则与被神化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现实需要相关。公元3至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孳生的许多北方民族政治神话,为当时的历史文化涂上了异样的色彩。这些政治神话是中原汉文化传统中神祕思想、宗教意识与匈奴、鲜卑、羯、氐、
    胡祥琴文化15.1万字
  • 会员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多样的复合传统和当代实践的基础之上,对民族文学学术史进行梳理,并总结其研究范式的更迭,讨论民族性的嬗变,进而确立民族文学研究方法、立场和观念的中国话语: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共同体意识。全书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总结和命题提炼,第二部分为文学史梳理及专题讨论,第三部分为族别文学现象与个案的具体研究,集中于揭示多样性的民族文学表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核心观点推进并丰富了
    刘大先文化21.9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鄂温克族、推广鄂温克族文化、推动鄂温克族文学“走出去”为宗旨。特点有二:一是史料创新,在作家文学部分添加了新的史料,补充了已有研究未涉及的乌热尔图散文、历史文化随笔,以及新世纪成长起来的鄂温克族作家的相关作品,并介绍了部分非汉语写作的散文作品;二是理论创新,引入了话语研究视角,把话语分析方法和文学批评方法有机结合,既兼顾了研究对象的文学特性,又突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研究模式,从
    陈珏文化21.2万字
  • 会员
    《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神话研究》在已出版的满族口头遗产传统说部丛书基础上,结合东北民间广泛流传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风俗礼仪等内容,集中研究满族说部中的萨满女神神话。同时,尽量还原满族说部所产生的文化语境,在东北女神文明大文化背景之下探讨满族说部的萨满女神神话,运用文化人类学、原型批评、结构主义研究等方法探讨满族说部萨满女神神话特色,挖掘满族说部独特的文化价值、民族价值、历史价值、宗教学价值等。
    张丽红文化19万字
  • 会员
    本书从历史地理学和民族文化地理学视角,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局限,以纳西族活动区域为对象,以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为断限,从纳西族整体观来研究文化演变的时空关系,选取纳西语言、东巴经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物质生活等文化因子,讨论综合文化区与周边文化区互动的关系,并探讨了三个文化亚区划分依据和差异特征。这是第一部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地理学著作。
    杨林军文化28.1万字
  • 会员
    本书为2023-202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23YS042)立项课题研究。本研究将白狄族、鲜虞氏、中山国纹饰统称为白狄中山国纹饰。从纹饰史视角,挖掘和构建白狄族、鲜虞氏、中山国三个主要阶段的“纹饰”特征,明确其属性与意义。从白狄中山国纹饰认知、理解、融合、创新,在河北新都市设计中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剖析与探索。通过艺术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元文化的交叉对比研究,探析白狄文
    王杰 宗同惠文化7.1万字
  • 会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神话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拙著在前人的基础上,梳理了学术史发展轨迹。第一章是研究对象与学术分析。选择近四十年民族神话研究学术成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甄辨、阐释,集中分析,探讨出规律性的结论。第二章论述民族神话收集整理期的学术成就,涉及“形象思维”讨论和文化人类学等。第三章分析民族神话理论阐发期的学术成就,论述了方法论热潮、跨学科研究和域外研究等。第四章探讨了21世纪民
    汪保忠文化2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