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正蒙在线阅读
会员

张子正蒙

(宋)张载撰 (清)王夫之注 汤勤福导读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哲学中国哲学16.2万字

更新时间:2021-07-13 19:14:10 最新章节:乾称篇下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张载一生著述颇丰,有《文集》《易说》《春秋说》《经学理窟》等,《正蒙》是他经过长期思考撰成的著作,是其哲学思想的最终归结。因此,该书不仅受到理学家的推崇,其他学者也十分重视。该书还收录了明末清初王夫之的注释。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汤勤福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
品牌:上海古籍
上架时间:2020-04-01 00:00:0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上海古籍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王学研究》由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围绕阳明学研究,征集国内外学者的论文,汇集阳明学最新研究成果。本辑有五个栏目:王阳明思想研究、海外阳明学研究、阳明学比较研究、阳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宋明心学思想研究。《王学研究》具有独特、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国阳明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赵平略 陆永胜主编哲学19.9万字
  • 会员
    《曾子学刊》由山东大学曾子研究院/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研究会主办,为的是加强学术界对曾子思想的关注,培育曾子研究的后继人才,增进学界对海内外儒学发展现状的了解,为曾子思想与儒学思想的海内外交流提供平台。本书是第一辑,主要包括“学者访谈”“孝道思想及其历史发展”“儒家孝道与当代社会”“曾子孝道专题”“《孝经》研究专题”几个专栏,各位专家学者从经典、学理、实践等方面对儒家特别是曾子孝文化的内涵进行了丰富
    曾振宇主编哲学19.6万字
  • 会员
    中国思想史是中国古老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思想创新的重要精神养料。本书收录了国内多所大学中多位著名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侯外庐思想研究、先秦思想研究、秦汉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宗教思想研究等问题。本书的出版以期为中国思想史学科发展提供窗口和基地,供专业研究者交流参考。
    谢阳举主编哲学25.4万字
  • 会员
    “中华经典百句”和“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丛书,是中华书局推出的当代各领域名家、大家讲读中华经典的“大家小书”。“中华经典百句”,选取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纵横古今、贯通中西地进行讲解和阐发,导引读者轻松自由地汲取中华经典的文化菁华,建构立身处世的精神世界。老子西出函关,身后留下“五千言”,同时留下了道家和对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深刻影响。复旦大学汪涌豪教授从《老子》中甄选精华百句,带领我们探索这位先秦哲人
    汪涌豪哲学6.8万字
  • 会员
    本书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史综述—对浙东学派的重要谱系如婺学、永嘉学派、永康之学、北山学派、东发学派、深宁学派、四明学派、阳明学派、蕺山学派、浙东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百年研究进行回顾与展望,更重要的是力图超越或突破一般学术史综述的写作范式,将浙东学派研究置于20世纪历史与思想语境变奏的大背景中,进一步考察百年浙东学派研究迁变的动机和原因,得出“浙东学派研究史折射着20世纪思想观念史”的论断。同时
    王锟 金晓刚哲学2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论语》自然篇章为序,先列出有误解的《论语》原文,继而列出古今误例,然后做出有理有据的勘正。勘正时,主要采取训诂法、文献互证法等,以强有力的训释和文献依据来纠正误解,确定其正解。
    高尚举主编哲学38.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玄学家郭象为中心全面论述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发展、特征以及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书中通过对魏晋玄学范畴的研究来寻找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梳理了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魏晋玄学到唐初重玄学发展的原因,展现了老一代学人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贡献。
    汤一介哲学2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道统为主线,用中西比较的视野,对中国从古至今的学术思想进行梳理,发掘贯穿其中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解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天道观,是中国学术思想的显著标志。西周时期,就形成了“神灵之天”“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的天道观,连同民本思想等作为古代思想遗产,为孔、墨、老三哲所继承。不同天道观相互渗透、互相影响,产生更加精彩纷呈的思想成果。从中外交流的大历史观看
    蔡晓哲学33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以“道德的政治”为核心和主题,在古今、中西的多重视域下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内涵及其思想实质进行的整体性地理解和研究。本书既对儒家“道德的政治”思想之实质内涵、历史传统、构成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又从思维基础、超越根据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梳。一方面回应了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道德与政治关系的某些思想挑战,主张政治应当具有道德性和应当性;另一方面从学理上澄清了对于儒家德治思想的某些误解。作者指出,儒家“道
    荆雨哲学28.3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