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华临证治验录在线阅读
会员

董建华临证治验录

董建华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医学中医18.2万字

更新时间:2019-12-20 14:21:29 最新章节:膏方病案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董建华(1918—2001)教授,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内科学专家。其临证所涉病种遍及内、外、妇、儿各科,尤以外感热病及脾胃病,用心良多,体会尤深,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今值董老诞辰百年之际,其家人将先生医论及医案之精华,重新编辑整理成册,并将先生手稿的膏方病案附于书末以飨读者。从多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出董老的学术思想。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师生、临床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阅读。作者简介:董建华(1918.12.17-2001.01.26)中医内科学专家。上海市青浦县人。1935年至1942年随上海名医严二陵学医。1955-1956年江苏省中医师资进修学校进修。东直门医院副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在数十年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脾胃病的辩证论治提出了“通降论”、“气血论”、“虚实论”的学术观点,补充和完善了中医学脾胃病论治理论,对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其它系统疾病的辩证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温热病的治疗上,提出“辩治方法”等学术观点,对温热病的深入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董乾乾:董建华之子。饶芸:董建华之儿媳
上架时间:2018-04-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董建华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辨证录》是一本综合性医书。清·陈士铎述(托名岐伯、张仲景所传),成书约为1687年。全书十四卷,附《脉诀阐微》一卷。内容包括内、外、儿、妇等各种疾病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0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及方剂配伍,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每于循乎常理之间突发反问,然后层层剖析、丝丝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但其辨证着重于症状的鉴别分析,而忽于
    (清)陈士铎撰医学36.7万字
  • 会员
    本书总结了蒋益兰教授从事中医治疗肿瘤30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理论见解,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医家小传,宏观角度总结了蒋益兰教授的学术观点、脉络及领悟;第二部分:学术思想及传承,从预防、治疗、情志、人文等多个方面总结了中医治疗的特色及优势;第三部分,医案精选,收集整理了蒋益兰教授对各个癌种的观点概论、诊疗思路、临证体会及典型病案遣方用药,使读者循其思路,层层剖析,掌握精髓,从而化为己用。本
    蒋益兰 赵晔主编医学25.3万字
  • 会员
    本套教材为首套经方培训系列教材,包括《经方概论》《经方方证》《经方药证》《各科经方》《各家经方》以及《基层经方推广手册》六本,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组织编写,黄煌教授担任主编。突出经方医学的独特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以培养经方临证辨治思维能力为核心,系统、全面讲述经方医学“方—证—人”体系,旨在训练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全面,临证功底扎实,能熟练运用经方的临床实用型人才。全套教材深入浅出,
    黄煌编著医学18万字
  • 会员
    舌诊为中医的特色诊法,临床价值巨大。舌诊主要看舌质和舌苔,舌质就是舌头的肉质,舌苔就是肉质表面覆盖的一层苔藓样物质。舌质和舌苔均有重要的意义,两者缺一不可。看舌是医生平时诊病过程中,采集病史资料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很多时候,在患者对自己的症状特点描述不清的情况下,舌脉成了医生处方用药的主要依据。笔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同时擅长中医科普,个人自媒体影响力巨大,自媒体舌诊系列深受广大中医爱好者喜爱。本书
    张坚医学4.2万字
  • 会员
    这次修订,较第三版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776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
    黄煌编著医学10.4万字
  • 会员
    本讲稿从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取和细化重要知识点;对重要知识点深入阐述,力求讲明讲透。此外,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注重其科学性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提高理论运用能力为导向,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为了明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本讲稿主要是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
    严灿 吴丽丽编著医学16.6万字
  • 会员
    本书以权威研究机构和专家的大量实验和研究报告为依据,深入分析了关于衰老的特征及其成因,在细胞、基因、菌落和病毒的层面科学地揭示了人类衰老的秘密,综述了科学家们为了延缓衰老和健康长寿目前正在做的工作。除了药物与各种营养剂之外,本书讨论了如何通过日常的膳食和运动达到晚年健康的目的。其中还有专门一章介绍如何增加免疫力来抵抗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
    (英)科林·罗斯医学13.7万字
  • 会员
    本书应用反射学的观点,把经络归结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反射系统,提出针灸疗法是一种反射疗法,使传统的针灸疗法与经络学说面目一新,并为它们与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书集古今中外研究者包括作者37年来在国内外从事针灸临床、科研的丰硕成果与经验,阐释经络的实质与探讨针灸疗法的主要技术理论,尤其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针灸治疗常见顽固病症时的难点与提高疗效的途径,故它不仅是针灸临床、科研、教学人员的高级
    (美)金观源 相嘉嘉 金雷医学63.4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将阴阳和五行带入自然现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阴阳理论不再玄乎难懂。用缜密、简洁、有趣的逻辑介绍了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可令读者迅速融入到中医的氛围里。紧接着,作者也对二十四脉和一些常见的中药进行了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中医。最后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本书简述了作者首创的阴阳蜡烛理论,极具趣味的脉诊
    陈喜生医学16.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本书提出了腹诊新概念,将腹诊确定为四诊综合运用的诊断方法之一,拓宽了腹诊理论研究范围,丰富了临床诊察内容,使腹诊研究进入了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阶段,也确立了腹诊这一学科的建立。其内容有三:其一,传统中医腹诊的继承、整理及系统完善工作;其二,现代中医腹诊研究主要相关内容总汇;其三,王琦教授及所带学生们的中医腹诊研究成果总结。本书不仅有临床实用性,也有研究性,更有引领本学科发展的方向性。是一本值得中医
    王琦著 陈武山整理中医16.8万字
  • 会员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导引养生法的历史源流、基础知识,并详细介绍了马王堆导引术、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等10余种常用导引法的习练要点。全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既能满足广大学员的学习要求,又能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代金刚中医11.5万字
  • 会员
    本书对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每病按概述(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药物宜忌(饮食原则、饮食搭配、药膳食疗方、饮食禁忌)、药物宜忌(中西药治疗及药物禁忌)进行了全面详细阐述。其内容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是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必备读物,也可供广大医护人员阅读参考。
    孟昭泉 李峰主编中医21.9万字
  • 会员
    陈教授从事周围血管疾病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陈柏楠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既是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可以提高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和周围血管疾病防治水平,将“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落到实处。
    王雁南 许永楷 张大伟主编中医18.3万字
  • 会员
    《丁樱疑难病案选集》是丁樱教授跟诊弟子及学生收集其近年来的典型临床议案并进行归纳汇总,主要分为肾脏风湿免疫疾病、消化疾病、呼吸疾病、其他杂病四大板块,同时对疑难病例病案诊疗进程进行讨论,临床四诊详尽,能灵活充分的反映出丁樱教授的坐诊实录和学术特点,体现了她临床应用中西医理论诊治常见病及特色疑难病的实践经验,也为儿科后人学习临床医案留下宝贵篇章。本书为丁樱教授在门诊处理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疑难病例的汇
    丁樱 李向峰主编中医16.1万字
  • 会员
    祖国药学博大精深,我们本着学习、借鉴、传播的想法,编写了这本《图解〈汤头歌诀〉》。本书主要有以下特色: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对生涩难懂的古文进行精心的编译,以使该译本更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书中选用了307幅药方实例图解和248幅精美逼真彩色手绘草药图,并对植物的根、茎、叶、花、子等部位做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和详细的分解说明,在给读者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又可全面地了解植物的药用价值。书中将原书中的药
    常学辉编著中医1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