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核心使命与管理机制在线阅读
会员

大学的核心使命与管理机制

张国有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教育22.7万字

更新时间:2019-11-29 16:08:38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传承文化,但核心使命在于培养人才。如何实现核心使命,关键在于将大学建设成能够培养卓越人才的机构。《大学的核心使命与管理机制》这本论说集侧重于研究为培养人才而建设的大学管理机制,大学成长发展的指导思想、治理结构的状态及国际比较、大学决策与决策管理、学科发展与管理、学生培养模式等。作者大多是现任的大学校长、书记和曾任的大学校长、书记,以及学院院长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大学的核心使命与发展理念;国外大学管理机制分析;大学学科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计有20余篇文章。
品牌:北大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4-01 00:00:00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北大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张国有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对外国教育历史中十位教育家流传至今的永恒教育理念作出解读,以历史的、理性的视角关注每位教育家独特的贡献,同时也关注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平衡。
    陈锋 王慧敏 柯诗梦 王丹社科18.7万字
  • 会员
    本书再现了中国一流大学的博士生在美国一流大学的留学生活,展现了以史景迁、金安平夫妇为代表的美国一流学者们对中国学生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厚谊,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牢不可破。
    牛大勇 高岳主编社科13.2万字
  • 会员
    乐群教育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前沿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新话语、新课题和新领域,是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而提出的,对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视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书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乐群教育的著作,首次揭示了乐群教育的内涵和本质,深度论证了乐群教育的客观必然性,初步探索了乐群教育的过程和规律,
    王瑞社科25.7万字
  • 会员
    本书从上不上学、是否需要休学、家长如何与老师和学校谈判、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期待(包括是否要陪读)、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包括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校方应建立的态度和机制等方面,指导各相关方如何以“养育三原则”(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破坏贵重财物)为最基本的要求,来应对儿童的上学难题。
    易春丽社科14万字
  • 会员
    本书基于数学学科,探讨师范生科创素养的培育问题。讨论了数学学科与科创素养的内在联系,基础教育对数学教师科创素养的要求,数学师范生科创素养培育的途径;从设计理念、设计思路、设计途径和设计实施等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基于科创素养的培育体系设计数学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数学专业课程及数学教育教学课程,探索了基于科创素养培育的教学大纲设计、教学设计理论以及教学案例设计,如何基于第二课堂活动培育数学师范
    程晓亮主编社科10.9万字
  • 会员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一所所美国大学介绍会和校园参观的现场:生动、活泼、充满热情,鼓舞着留学的孩子们置身其中探索与思考——哪一所才是我的梦想校园(DreamSchool)?作者的视角独特,身份多元,母亲、老师、曾经的留学生、资深的美国职场人士、如今的咨询顾问、家长的朋友……多种角色,促使作者在走访中,格外用心,像是在给自己的孩子寻找大学一样,深挖细琢,一边琢磨“这所学校适合我的学生吗”,一边
    先庆社科9.8万字
  • 会员
    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国教育体制确立后,文学课程被纳入民国教育体系中,一批专门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作家进入各级各类学校,讲授文学课程,由此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教育的历程,这为新文学在大学里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民国教育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作家,则以其富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为民国文学教育的深入拓展提供了强力支持,这使民国文学教育与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共同发展的新态势。
    李宗刚社科32.8万字
  • 会员
    2006年以来,中央政府不断增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引导其快速发展。本书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要分析单位,利用大样本数据和前沿的量化研究方法,对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严谨的实证研究。一方面,以制造大类专业为例,估计课程、教师、校企合作等投入要素对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重点分析示范院校建设对高职院校的课程、校企合作和生源质量的影响,并估算财政资金对非示范院校的外溢效应。
    刘云波社科11.7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分析和借鉴美欧二语教育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从应然角度,建构了以反思模式为主的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路径;同时,结合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从实然角度,对国际中文教师进行了个案研究,分析了新手、熟手和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探讨其规律与特征。
    王添淼社科1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