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研究:以关中地区为例
更新时间:2019-01-04 13:06:48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基于农业文明与农耕文化孕育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不仅在古代中国的社会治理中曾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当今中国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中也具有诸多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在加快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背景下,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当下价值,积极推进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无疑是当前乡村社会治理和促进广大农村跨越式发展的有实效路径之一。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弘扬其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以关中地区为例,在实际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例,分析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价值和当下价值。在此基础上,不仅分析了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社会的基本现状,而且分析了中华优秀孝文化、宗族文化和民间信仰在当今农村的传承状况及其影响力。在分析中华优秀孝文化、宗族文化和民间信仰价值观及其正、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与作用。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5-09-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钱海婷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现代国家政权构建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权力对社会扩张和向基层渗透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军事、税收、司法和其他一些以前属于地方团体或传统社会精英的权力都逐渐收归国家政权所有。在战争或国际军事竞争带来的压力下,国家政权在强制、汲取和保护等方面的活动更容易取得成功。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反映了这一进程。面对日军的侵略,为了使抗日根据地得到生存、发展和壮大,根据地政权显著地增强了自身的强制能力、汲取能力和保政治22.6万字
- 会员本书研究清代民国时期四川境内的分驻佐杂的分布,及其辖区与正式政区的转换问题。以分驻佐杂辖区为中心,系统梳理清代民国四川分驻佐杂制度的演变和佐杂分驻地、分辖区等要素的变化,考察国家权力在地方治理中的设计与调整,分析佐杂分驻分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驻佐杂是对清代地方府、州、厅、县各级政区下与正印官不同城的佐贰官、杂职官、首领官三种僚属官以及民国县级政区下分知事、县佐的统称。随着佐杂分驻分辖的普遍化,分政治24.4万字
- 会员本书围绕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研究主题,通过发展篇、城乡篇、文化篇、生态篇、开放篇、调研篇等六个篇章的布局,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县域人口变动特征趋势与对策研究、推进共同富裕等角度十五份报告,着力破解创新能力薄弱、动能转换不足、新质生产力亟待培育、资源环境约束、民生领域短板等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提供有益借鉴。政治22.2万字
- 会员本书着重考察的是,受甲午战败的强烈刺激,1895~1899年清朝统治阶层也开展了如何自救的热烈讨论,并在编练新军、修筑铁路、开掘矿藏、创办银行、推广邮政、改革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实质行动,即所谓“实政改革”。实政改革上承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内核,但在改革的规格、层次和深度、广度上有显著提升;其间发生的“百日维新”,是胶州湾事件后民族危机加深所引发的一次激进改革,出现了突破制度层的内在需求;同时政治37.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