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多样性·新趋势:当代外国文学研究在线阅读

全球化·多样性·新趋势:当代外国文学研究

王守仁
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文学文学理论26.3万字

更新时间:2020-03-06 17:59:35 最新章节:后记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全球化·多样性·新趋势:当代外国文学研究》以世纪之交的外国文学为讨论对象,重点议题包括全球化与当代外国文学、生态、性别与族裔书写、外国文学批评理论、21世纪外国文学发展趋势等。所选论文内容丰富,视角新颖,既有理论层面对文学的思考,也有具体的文本分析,涉及英、美、俄、法、德、日、韩、秘鲁、加拿大等国家的文学,体现了多样性和前沿性。
品牌:译林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4-07-01 00:00:0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译林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王守仁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具地域特色的“西部文学”,将作家分布、文学语言、文学刊物、宗教习俗等文学地理要素,放置在“大西北”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对西部文学各要素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阐释西部文学与西部地理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复杂关联。
    张向东等文学18.3万字
  • 会员
    清初承明制,以八股取士。乾隆二十二年丁丑会试,朝廷下旨增五言八韵律诗一首,试律取士遂成定制。目前留存的清代各种诗话、选集、别集序跋和诗文批评中都保存了大量试律诗学理论资料。本书以清代试律诗学发展为线索,考察其初期发轫,中期完成到清末新变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特点和成就,深人剖析其阶段性特征,并对核心理论观点进行阐释,全面梳理和展现了清代试律诗学发展脉络。
    梁梅文学21.3万字
  • 会员
    《赋学:批评与体性》基于“进入过程的文学史研究”的学术理念,力主回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与文体学语境来探索最有民族特色的文学体式,着重从赋论批评形态、律赋创作机制、文体观念、地域赋学、赋格方法论等方面出发,系统阐述中国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论证谨严,征引翔实,揭示了诸多不为人所注意的赋学问题,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黄志立文学20.1万字
  • 会员
    本书从文学史和批评史的角度,对连接唐宋诗史的重要诗风西昆体在宋金元明清的接受,做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梳理,填补了学术空白。宋代以后期西昆派、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朱熹、陆游、刘克庄等的接受为重点;金元时期以王若虚、方回等人的接受为重点;明代以王世贞、胡应麟、袁宏道等人的接受为重点;清代以冯班、宋荤、王士镇、翁方纲、刘熙载、俞械等人的接受为重点。在这些重要的文学史人物之外,还遍搜历史上的西昆体接
    段莉萍 张龙高 熊倩文学22.5万字
  • 会员
    本书研究诗人创作过程的基本心理特点及其规律,诗创作心理学是心理学与诗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它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诗创作心理学隶属于现代心理学的范畴,是现代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用现代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去揭示、探讨诗人在诗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发生发展之规律。
    谭阳刚文学26.8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创伤理论、新历史主义理论、后殖民理论、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康拉德、莎士比亚、阿特·斯皮格曼、艾丽丝·沃克、海明威、梅尔维尔、卡夫卡等作家的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西方文学中的殖民之伤、种族之伤、女性之伤、生态之伤以及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之伤,重点探讨了殖民创伤的历史真实与文本再现,黑人奴隶与犹太人的创伤叙事,女性创伤与殖民、种族、男性话语、帝国意识之间的密切关联,海洋生态与荒岛生态以
    王霞文学22.3万字
  • 会员
    本书以影响研究为切入点,运用翔实的史料,深入分析祖国大陆母体文学对台湾现代文学的影响,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中展开台湾与大陆文学的比较研究,积极探求中国现代文学精神、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和现代经典作家对台湾文学发展的意义。本书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台湾文学与大陆母体文学深刻的渊源关系,探讨了台湾文学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五四”以降的中国现代文学对它产生的恒久而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两岸文学进行全方位、多
    方忠等文学34.2万字
  • 会员
    超验,在作者看来,既是一种审美态度,也是一种哲学思维。“超验”的诗学探索,旨在将诗的审美与哲理认知有效地统一,建构文学艺术的本体性(语言》与总体性(诗性)合一的象征诗学。针对宙同化、同质化等“非诗”写作趋势,该书着眼于探讨诗的超验写作的话语特征特征及表意可能,以期对当代诗歌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分析海子、昌耀、洛夫、西川、潭延桐等诗人作品,勾勒“超验”诗写的理路与可能,由此呈现作者倡导的语言本体意识层
    董迎春文学23.1万字
  • 会员
    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的出版,促进了《红楼梦》在西方世界里的传播。本书以《红楼梦》中的主人公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的形象翻译作为切入点,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采取定量与定性、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以一个源文本的两个底本分别对应两个译文的一对多模式,对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两个译本的前八十回进行比较,对霍克斯显化人物形象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本书将规范性翻译研究与描述性翻译研究结合起来,对红楼
    姚琴文学9.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