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合集)
更新时间:2019-01-04 18:49:06 最新章节:参考书目
书籍简介
上卷是系列丛书中的12卷的中译本。主要论述国民党定都南京以前的历史。本书分12章,分别由费正清、费维恺、安德鲁·J内森、詹姆斯·E谢里登、陈志让、计华茨、李欧梵等亨誉世界的著名学者撰写,反映了国外中国史研究的水平与动向,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下卷是第13卷的译本。提供了从1912年到1949年中国历史。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译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
上架时间:2007-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美)费正清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著名明史学者樊树志教授用五卷两百余万字图文篇幅,以全球史的大视野和生动鲜活的细节刻画笔法,生动描绘了晚明跌宕起伏的历史长卷,呈现晚明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大变局。本套书图文双色排版,是完整版《重写晚明史》首次与读者见面。樊树志先生从嘉靖中期内阁更替落笔,以清初吴梅村“忍死偷生廿余载”的悔恨余音收尾,用翔实的史料和历史学家的深厚学养见解,向读者娓娓讲述晚明这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历史41万字
- 会员本书研究了在3—9世纪中国药学的形成期,医生、宗教人物、朝廷官员和非专业的士大夫如何使用有毒之药物来医治顽疾、强身厚生。通过聚焦汉语中“毒”字的概念是如何引导医者采取各种方法,将危险的毒物转化为灵丹妙药,作者清楚地揭示出毒物在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古社会的重要地位。本书讲述了汉末到初唐时期涉及毒药的医疗纷争和政治事件,彰显了“毒”对于当时人们如何感知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政治至关重要。作者还研究了中国古典药历史14.9万字
- 会员《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南宋袁枢著。本书选取《资治通鉴》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每件史事详记其始末,并自拟标题,记述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历史中的二百三十九件重要史事,另附六十六事,共三百零五件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开创了“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先例。历史45.9万字
- 会员他们从大漠中走来,渴饮马奶,困宿穹庐。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大汗刀之所向,无人可挡。南下中原,西征异域,王族插到东欧。斯文汉人,做了他们的臣民。桀骜色目,匍匐在他们脚下。阻塞的古道訇然中开,商旅会聚于京师;虔诚僧侣施然而来,筑四方庙宇;更有万国使者,诚惶恭敬,眩晕于泛光崇彩的繁华。众人赞叹,夫哉乾元!历史14.3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洋务运动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最早尝试阶段。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开始出现了一些现代性因素:在军事方面,引进和生产新式军火装备,开展了新式军事训练,建立了新式海军;在外交方面,开始建立新式的外交制度,派遣驻外公使和领事;在经济方面,开始创办包括航运、保险、采矿、通信、纺织、造船、冶炼等行业的新式工厂和企业,并采用了官商合作的“官督商办”制度和股份制形式;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了一些学习外国先进科技中国史34.7万字
- 会员1910—1911年,饱受列强侵犯的中国东北,又面临鼠疫的严峻考验。日俄等列强以治理公共卫生之名,行扩张权力之实;行将日暮的清政府则做出最后的应对。随着伍连德奔赴哈尔滨力挽狂澜,各国医学精英云集奉天,这场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这不仅仅是一场环境灾变,还是近代中国应对外侮的历史写照,生态灾害、地缘冲撞和政治交锋相互交织,中国现代公共卫生事业于危机中借势萌芽,其影响延续至今。中国史9.6万字
- 会员本书选取了西双版纳哈尼族僾尼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社会性别理论与人类学的视角有机结合起来,以文献资料分析和田野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了僾尼人以“磨盘双合”为典型意象的社会性别关系、角色构成模式及其文化运作机制,诠释了社会性别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群体中的多样性演绎。本书所呈现的不仅是学术,更是人生,它充满了对纯真质朴世态的体验、对文化真谛的感知,以及对“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生中国史13.7万字
- 会员杨应彬,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作家,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州市军管副秘书长,参加华南分局党校筹备和组教工作。后任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广东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党组书记。著有《小先生的游记》《岭南春》《春草集》《东糊诗草》《东山浅唱》《碎砖集》等,著作收入《金华集》。本书内容包括战友、同志、晚辈、后人怀念杨应彬的文章、诗词中国史2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