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曾亲历南京大屠杀的英国记者田伯烈说:“日军占领南京后,日本报纸上很少记载,或者简直可以说没有什么记载。翻阅日本出版的英文报纸,关于日军在南京及其他城市的种种暴行,也看不出什么痕迹。日本报纸却想把南京粉饰成为太平的地方。”他曾将所见所闻的日军暴行,拟成电镐拍发孟却斯德导报,不料被日方扣留。后来他才决定进一步搜集文件凭据,以证明所发电镐的真实性,当他根据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文书、通讯及个人日记、信函民族史10.6万字9万人气
- 会员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著名人类学家王明珂,历时十余年田野调查精心写作;许倬云、王铭铭、姚大力等倾情推荐,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考取径,结合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等所学科研究方法,王明珂教授对中国北方早期游牧社会——汉代的匈奴、西羌,以及鲜卑与乌桓——进行了考察。主要探究了三大游牧部落的环境生态、动物生态与饲养、经济活动、社会组织、游牧与定居人群关系等方民族史17.3万字6.6万人气
- 会员在西藏近现代历史中,藏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一样,都面临着一个历史的重大问题,即文明进步和现代化。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册,囊括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阶段。本书将三个时段的西藏史综合为一个课题,有助于突出西藏社会百年来的剧烈变化、全国人民包括西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分裂西藏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对西藏的治理政策和西藏工作中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等三条主线。民族史141万字4.5万人气
- 会员本书是一部关于沙陀人的历史通识读物。沙陀是唐五代时期的少数民族之一,随着唐末政治局势的变迁,沙陀人从西域到中原,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并且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李克用出任河东节度使、沙陀人建立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开始,又相继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三王朝”以及五代十国之一的北汉国,在中国北方或北方局部地区统治了近一个世纪。本书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用较为通俗的语言,追溯和解读了沙陀人的历史,梳理了民族史16万字4.2万人气
- 会员这是一部论文集,是作者长期理论思考并结合相关史料的研究成果选编,是近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难得的佳作。内容共分为四组:第一组凡七篇,泛论中国历史上的族群认同、国家认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组的五篇,主要聚焦于如何认识历史上的各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积极贡献。第三组由五篇构成,以蒙古帝国、元朝,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讨论主题。纳入最后一组的四篇论文,则分别考察族群认同在回族、满族的形成和鲜卑拓跋民族史32.6万字4.1万人气
- 会员《最后的皇族:清代宫廷社会史》是对清代宫廷社会的全景式展现。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讨论了清代宫廷的物质文化、社会结构和礼仪制度。通过详尽的资料整理和细致入微的考察,罗友枝全面展示了清代宫廷服饰、语言、饮食、文化政策等方面鲜明的民族风情,深度剖析了宫妃、皇子、仆从等清廷内部人员的权利体系和组织运作,详细阐释了登基、寿礼、祈雨、丧葬等公共或私人仪式的举行办法和信仰文化意义。《最后的皇族》讨论的核心问题民族史35.1万字4.1万人气
- 会员本书是以色列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通史著作,对了解当代以色列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宗教、社会生活等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回答了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从哪里来,如何演变,经历过怎样的坎坷与辉煌,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以色列,今天的以色列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和挑战。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引证了大量一手文献资料,参考了众多知名以色列史家的学术观点,并站在一个相对冷静、客观的视角阐述和评价了犹太复国主义、工党政府、以色列民族史38.2万字3.8万人气
- 会员这是国内第一部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专著。这是白寿彝先生1984年提出的课题,2005年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16年完成,并通过教育部审查结项。该书通过细究古今各少数民族史学个案,综合探讨各时段、各区域少数民族的史学状况,分析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特点、与中央王朝史学及其他民族史学关系等。民族史68.1万字3.6万人气
跳转至 页